茶叶知识

联系我们

云南东创茶业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070-5998

以茶论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茶叶知识 > 以茶论道

【东创茶】浅谈滇红

云南红茶简称滇红。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产地的境内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云南滇红茶的历史仅仅只有七十多年,当在1939年当时因为祁门的沦陷,中国茶叶公司来到云南凤庆发现当地地理条件的优势很适合生产种植茶叶,于是首先实验并成功的研制出了首批云红,当时称为云红后来才改为滇红,因为云南地区的简称为滇。滇红的问世后广受国内外爱茶人士的喜爱。

云南所产出的红茶有一个独特的特点“颜色香艳、香味高而淳浓”成品的红茶外形肥硕饱满而又紧结,叶子底部呈现红润乃是红茶中的极品。云南地理条件优势的缘故使得种出的红茶茶树又高又大,茶芽壮实茶叶肥硕。高居国内茶叶的榜首。甚至有传闻当时的英国女王用高贵的玻璃器皿装滇红来观赏品味。滇红茶以它独特的韵味荣获了全国名茶的称号。

滇红分工夫茶和滇红碎茶。大叶种类型的属功夫茶,是我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的红茶,比如祁门工夫、滇红工夫等等。其“工夫”两字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加工的时候较别种红茶下的工夫更多,二是冲泡的时候要用充裕的时间慢慢品味。而滇红碎茶。是一种分清叶、碎、片、末不同体型与其品质等级基本相结合的红茶,50年代称为"分级红茶",后改名为"红碎茶"。滇红碎茶于1958年开始试制,1964年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规模化的大批量生产。毛茶产品以优良的云南大叶种一芽二三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快速揉切,适度发酵,两次烘干制成,只是各工序的技术要求、掌握程度与滇红功夫茶有所不同,精制程序没有功夫茶那样繁复,但原理基本一致。滇红碎茶毛茶分为五级十等,成品茶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花色。滇红碎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规格清楚,颗粒紧结,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艳,金圈突出,香气馥郁,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适宜加糖冲牛奶饮用。

凤庆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更是滇红的诞生地。凤庆,原名顺宁,古称蒲门、庆甸。位于东经99°31’—100°31’,北纬24°31’—25°02’,海拔在919—3098米之间,为低纬度高海拔的立体生态环境。澜沧江横穿其间,山峦起伏,层林叠嶂,原始密林茫茫苍苍,野生型、半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成林成片。据文献记载,凤庆在商周时期,早期先民濮人就种茶、采茶、并将其作为药用、祭祀、食用之中。

在《徐霞客游记》、《滇行目录》、《滇南新语》、《滇海虞衡志》等书籍中都溯及凤庆茶叶历史。清朝末朝,顺宁知府琦璘导民间大量种茶,制茶业得以空前发展,茶叶贸易商号亦顺运而生。期间以晒青、紧压、砖、沱、饼茶为商品,经缅甸、下关等地销往藏区及南洋。1938年“滇 红”诞生,是凤庆茶史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凤庆茶园面积已达20余万亩,年产量8000多吨,产值上亿元,茶叶产业已占全县国民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

【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临沧市凤庆县“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滇红制作技艺,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功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长期以来,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艺从1939年在凤庆与勐海县试制成功。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雄壮、肥硕,色泽乌润,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富有收敛性,叶底红润匀亮,金毫特显,毫色有淡黄、菊黄、金黄之分,为外销名茶。

东创国际-东创茶叶-云南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