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知识

联系我们

云南东创茶业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070-5998

以茶论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茶叶知识 > 以茶论道

普洱茶历史之特殊形状的保留及明朝定名

唐宋元朝时期茶叶绝大部分都是要“蒸而团之”,或者是“蒸而饼之”的,那后来为什么单单普洱茶会保留饼团的形状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农民出身,小时候是放牛娃,家境贫穷,看不惯人们制作团茶饼茶,以斗茶为乐的奢侈生活。朱元璋当皇帝后,很快“废团茶兴散茶”,于1391年下令改革贡茶,“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以此来带动社会风气向平实朴素来转变。于是国内的各种茶叶都改头换面了。唯独生产在云南这个边境地区的普洱茶,由于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使得古意盎然的团饼茶形得到了保留。有些故事性,也有些趣味性。《滇略》中提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1664年,方以智《物理小识》中这样记载:“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此时云南茶叶与外界的交换已经开始兴盛起来。明朝初期,明政府为了拉拢大量的少数民族,准许茶叶自由贸易,更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自唐宋元以来形成和逐渐发展的茶马市场在云南及周边地区已经非常繁华,其间穿梭往来的马帮不计其数。

由此也逐渐走出了专门的道路。其中一条由西双版纳六大茶山南端的易武镇,北上经普洱镇、大理到达丽江以南,一直到金沙江边的石鼓镇。被称为“石块古茶道”,因为它是一条铺着石块的茶马专用道。再由石鼓镇通过中甸到西藏再到印度。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以普洱为中心的五条茶马大道。茶马大道的形成又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普茶一名,也由于普洱府这个集散中心而在明朝末年更改为“普洱茶”。 凡是云南境内,由大叶种茶树茶青制造的茶品,一律称为普洱茶。普洱茶由此定名,走向辉煌。

东创国际-东创茶叶-云南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