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历史之民国时期
发布时间:2015-11-05 点击次数:3139 字体大小:【大】【中】【小】
民国建立后,从政府到民间,都是有意重整普洱茶产业的。奈何时局动荡,人心慌慌,发展并不顺利。开始时云南政府对茶叶实行官办民营,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1930 年左右,印度茶、锡兰(斯里兰卡)茶投 入了国际茶叶市场,展开茶叶销售竞争。普洱茶向西域、缅甸、泰国及南洋一带的出口锐减。加上日本入侵,普洱茶产业几乎停顿了下来。
1937年,介于世界产茶国家产量逐年上升,而我国茶叶出口量却是逐年下降的痛心局面,由国民政府中央经济部召开了中国茶业公司筹备会议。会议决定由安徽、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产茶省及中央经济部共同集资成立中国茶业总公司。同年七月,中茶总公司由于战事原因迁往汉口。一九三八年,中茶公司与云南省政府合资在昆明设立云南中茶公司,并初步选定在顺宁(今凤庆)、佛海(今勐海)及宜良三地设立实验茶厂,全面推广机械制茶。
1939年初,冯绍裘到顺宁(今凤庆),建立了顺宁茶厂,同年范和钧到佛海开始筹建佛海茶厂,同时引进了红茶制造技术,成功地创造了云南红茶。
解放后,1952年引进国外的红碎茶技术,1958 年引进了马歇尔揉茶机和 CTC 碎茶机,全面推广滇红茶的生产。滇红分条形的功夫红茶和颗粒状的红碎茶,现在已经在国际上已经占据了很多的市场份额。
1940年,宜良茶厂以小叶种宝洪茶研制成功炒青的宜良龙井绿茶,开创了“滇绿”的茶品先例。1945年墨江茶厂仿照日本的蒸青加工方法,研制成蒸青滇绿茶品。1964年研制成大叶种茶的烘青绿茶。这些都代表了云南的绿茶。 注释:滇绿即云南绿茶,滇绿出产于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德宏等地州。滇绿茶选用云南大叶种鲜叶做原料。它从鲜叶采摘时就精选细嫩的一芽二叶,经过杀毒、揉捻、烘干等工艺处理。由于高温杀毒,及时揉捻,快速烘干,控制了酶的活动和多酚类的氧化,防止了芽叶发酵,保持了茶叶的绿色,形成滋味醇浓,香气持久,回味悠长,汤色黄绿的特点。
1940 年,云南中茶公司佛海茶厂开始投建,负责人为范和钧先生(范和钧,浙江人,法国数学专业毕业,回到北京后服务于中国茶业公司,后来在台湾担任茶厂厂长,晚年旅居美国。)一边带领工人进行厂房建设,一边进行茶叶生产,最早生产的有紧茶(紧茶当时是销藏区用的茶,类似沱茶,但有个把儿,像个蘑菇,最早在 1912-1917 年间在佛海地区(今勐海)制成。团茶、饼茶、红茶等,并开展了初期的营销工作。历时两年,1942年,茶厂全部建成投产,但由于日军南侵,佛海茶厂在连续加班抢修建成 的第二天就将新厂拆掉以躲避日军,当时可想而知是让人多么痛心,却也在后来成为勐海茶厂历史中的一段苦难美谈。可以看出,在滇绿茶、滇红茶出现之前,云南所生产的茶叶,都是普洱茶。